雷火电竞合作平台
全国客服热线:

400-6368-3512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品中心
雷火电竞官网下载入口:罗湖“绿色棚改”变废为宝
发布时间:2023-09-18 18:50:28   来源:雷火电竞官网下载入口

  9月22日,深圳市住建局授予罗湖“二线插花地”棚户区改造项目为“深圳市房屋拆除与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一体化试点项目”,当天上午在棚改布心片区现场指挥部举行了授牌仪式,以树立行业标杆、规范技术发展、推进节能减排。

  近年来,随着深圳市城市更新和棚户区改造规模逐年扩大,建筑废弃物无处堆放成为了困扰政府和社会的一大难题。罗湖区及其住建部门在实施“二线插花地”棚户区改造项目过程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按照有关政策法规要求,积极实施房屋分类拆除,并对建筑废弃物进行现场综合利用,从源头实现建筑废弃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罗湖“二线插花地”棚户区改造项目占地面积约62万平方米,涉及1347栋房屋,总房屋拆除建筑面积约138万平方米,拆除住宅产生的建筑废弃物总量约200万吨。项目在布心、木棉岭、玉龙三个片区均设立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处理施工现场,计划今年完成所有建筑废弃物破碎。近期,市区有关部门及各路专家学者就罗湖棚改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新技术与新方案、适用的法规政策和行业试点引领作用等进行了多次研讨并付诸实践。

  10月11日下午,笔者走进罗湖“二线插花地”棚户区改造布心片区现场指挥部,市住建局授予的“深圳市房屋拆除与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一体化试点项目”的牌匾显得格外醒目。而在现场指挥部天健集团移动破碎组负责人李恭博工程师的办公室,最引人瞩目的则是墙上张贴的棚改木棉岭、玉龙、布心三个片区建筑垃圾破碎处理的进度图,红域的代表破碎完毕,黄色部分代表等待破碎,蓝色部分表示需进行分拣后破碎。图表显示,三个片区的大部分区域都已飘红,棚改建筑废弃物的破碎施工进展顺利。

  李恭博工程师介绍,经初步估算,罗湖棚改项目将产生约200万吨建筑废弃物。其中,含有大量仍有利用价值的材料,对其进行资源化处理、变废为宝,符合国家制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节约世界资源,有利于改善深圳的城市环境。为此,项目承接主体天健集团按照深圳市、罗湖区“绿色棚改、环保棚改、科技棚改”的理念,投入约6000万元购置了3台德国制造的“KLEEMANN”移动反击式破碎机和配套的移动式筛分机及相关辅助设备,对200万吨建筑废弃物做综合处理,实现综合利用。

  建筑垃圾重新变成建筑材料是怎样的一个过程?对此,李恭博如数家珍:罗湖棚改项目拆除的1347栋房屋,多数为砖混结构的居民自建楼,房屋拆除后需要对建筑垃圾进行分拣,钢筋是不能进破碎机的,会分拣出来通过别的方式再利用。人工分拣后的建筑垃圾难免会残留一些小钢筋,那也没关系,移动反击式破碎机有一个吸铁装置,进入机器的小钢筋都会被吸住搁置在一边,等待破碎的就是纯粹的砖瓦石料了。

  在李恭博的带领下,笔者来到离棚改布心片区现场指挥部不远的下港鹏碎石施工现场,刚下车就听到了机器的轰鸣声,一个名为“克磊镘”的庞然大物正在作业,机器的进口旁堆满了待破碎的石料,几台挖掘机一斗一斗轮番往这台价值800万元的机器里送料。李恭博介绍说,这套组合设备将房屋拆除后的建筑废弃物通过破碎机反击式破碎,经传送皮带输送至可选配三种不一样的规格筛网的筛分机进行筛分,可细分出不同粒径规格的再生原材料,目前有0~22mm、22~31.5mm、31.5~50mm三种规格;并在破碎料传送过程中,由设备上自带的除铁器装置将钢筋等铁类杂质进行筛选剔除,保证了最终粒料的纯度。最后,根据对最终粒料的性能检验测试,对其进行二次回收利用,实现了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的循环利用。

  破碎后的建筑废弃物都可派哪些用场?李恭博表示,通过就地再生将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构建三级循环生产体系。项目将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分为三个级别:一是初级利用,即现场分拣破碎,将建筑废弃物处理成的石粉或砖粉(即0~10mm尺寸的材料),用作一般性管沟、基坑回填,约占总处置量的50%。二是中级利用,即将建筑废弃物处理而成的再生骨料(即10~31.5mm尺寸的材料),经过处置加工成骨料,用于低标号道路垫层、水稳层、低标号混凝土等。三是高级利用,按照一定的工艺,将建筑固体废弃物加工成透水砖、路缘石、内隔墙等再生制品,将项目废除的沥青路面生产再生沥青混合料用于道路建设。李恭博介绍,该套组合设备中移动式破碎机的理论产能为350吨/小时,移动式筛分机的理论产能为500吨/小时,高效的工作产能极大的提升了建筑废弃物的处理速度,很适合棚改项目建筑废弃物就地再生处理的需求。同时,同步配套的水车和雾炮装置也大幅度的降低了作业现场的扬尘,减少了粉尘对现场环境的影响。

  罗湖棚改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课题组副组长范璐璐给笔者算了一笔经济账:把垃圾运走、填埋、丢弃……这是建筑废弃物常走的一条“老路”。可是罗湖棚改三大片区的200万吨建筑垃圾如果完全外弃,按照现在的市场行情报价将产生1.92亿元费用。而购买破碎机、就地破碎、将破碎后的再生产品运往罗湖周边,所有这一切的费用加起来,大约为1.21亿元。比较之下,让建筑垃圾“变废为宝”再次重生就成为了必然选择。然而,建筑垃圾变废为宝产生的效益远不止这些。

  如果打开日常行走的地面,你会发现埋着雨污分流的管网,管网周边需要用石粉来进行回填。而棚改建筑废弃物被处理成的再生粉料(即0~10mm尺寸的材料),刚好就用在这里了。另外,道路的水泥稳定基层,用的也是这些再生材料。范璐璐介绍,初级利用的部分,约占总处置量的50%。而再生料的中级利用,是将建筑废弃物处理而成的再生骨料(即10~31.5mm尺寸的材料),经过处置加工成骨料,用于低标号道路垫层、水稳层、低标号混凝土等。他还介绍,按照一定的工艺,将建筑固体废弃物加工成环保砖、透水砖、植草砖、景观花盆等再生制品,将分别用于道路、房子、公园等处,让重生之后的建筑垃圾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废弃物经过处理制作成的植草砖,能经受行人、车辆的碾压而不被损坏。透水砖可用于城市人行道建设,具有保持地面的透水性、防滑等特点。而轻质隔板墙呢,则具有质量轻、强度高、多重环保、保温隔热、隔音、防火、快速施工、降低墙体成本等优点……

  罗湖棚改建筑固体废弃物现场处理及综合利用的现场处理率高达98%。据估算,罗湖棚改项目通过废弃物综合利用可节约因放置垃圾而占用的土地100多亩;生产的骨料,可减少对不可再生矿产的开采,相当于减少取土20多万立方米,还原耕地100多亩;还可有实际效果的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化学气体排放,相当于节省煤2万吨。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非常大地节省建设废弃物填埋场的征地、拆迁、管理等费用,拥有非常良好的社会、环境、经济、技术效益。一是良好的社会效益。能够缓解罗湖区对城市更新过程中产生建筑垃圾的处理压力;节约世界资源和能源,减少环境治理费和垃圾填埋用地;“变废为宝”,推动深圳环保型再生建筑材料产业的发展等。二是良好的环境效益。每年可以消纳城市建筑垃圾100万吨,可节约因放置垃圾而占用的土地100多亩;项目生产的骨料代替天然骨料,可减少对不可再生矿产的开采;项目部分产品取代黏土砖,每年可节省取土20多万立方米,节省耕地约100多亩,还可节省标准煤2.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化学气体排放。项目实行就近原则,可以缓解运输带来的城市交通压力和环境污染。三是良好的经济效益。罗湖棚改将产生200万吨建筑废弃物,而目前深圳的填埋场基本已停止工作,垃圾外运的运输成本又非常高昂。因此,将建筑废弃物就地再生利用是优选方案,拥有非常良好的经济效益。四是良好的技术效益。对墙材革新、实现建筑工业化做出贡献。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可以建立棚户区改造工程的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示范效应。

  据悉,为加大绿色再生材料的宣传推广应用,共同助力打造深圳“绿色之城”,罗湖棚改在近段时间,还免费为需求单位提供已完成破碎的再生粉料及再生骨料,供工程建设项目使用,只需自行安排车辆运输即可。

  深圳市建设科技促进中心科长何锋介绍,深圳每年房屋拆除产生的建筑废弃物约770万方,重量达1000多万吨。而仅罗湖棚改一个项目产生的拆建物料,就约占到了全市拆建物料的20%。如果罗湖棚改的建筑废弃物没办法得到妥善处理,增加的城市负担将可想而知。因此,从立项伊始,罗湖棚改就确立了“绿色发展”的核心理念,要求对建筑固体废弃物进行现场处理及综合利用。

  “深圳由于土地稀缺,城市建设速度很快,是国内最早探索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城市之一。”何锋介绍,早在2005年深圳就开始研究建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工作,并且于2007年就建成了第一个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厂,2009年颁布施行了全国第一部地方性法规《深圳市建筑废弃物减排与利用条例》,2010年开工建设的深圳南科大项目就是全国首个建筑废弃物现场综合利用的大型建设项目,“一吨建筑垃圾都没有往外运”。而罗湖“二线插花地”棚改,则是深圳首个实施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棚改示范项目。

  尽管此前深圳已经积累多个建筑废弃物现场综合利用的案例,近400万吨建筑废弃物实现了就地绿色消化和循环再生利用,但是面对罗湖棚改如此大体量的拆除工程,产生的建筑废弃物能否真正的完成现场综合利用,何锋坦言,自己曾有过不少担忧。“罗湖棚改项目作为存在重大城市公共安全风险隐患的区域,一定要尽快予以拆除,但是现场综合利用则要求在拆除的时候对建筑废弃物进行分类、破碎、分选、筛分等工序,将建筑废弃物变为可循环利用的建材,相比一刀切的拆除方式显然要复杂得多,两者之间是存在矛盾关系的。”何锋表示。

  令他意想不到的是,罗湖棚改不仅在房屋拆除方面实现了快速有序推进,而且在建筑废弃物现场综合利用方面也做得十分出色,现场处理率高达98%,超过了市住建局的要求,而且产出的再生原料品质很高,杂质较少,非常符合市场的需求。

  “没有前期充分的研究准备,没有科学的实施工程的方案,没有得力的施工措施以及先进的施工工艺,要实现这一点几乎是不可能的。”何锋说,他参与和见证过很多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工程,但罗湖棚户区改造项目依然让他感到惊叹。正因如此,深圳市住建局授予罗湖棚户区改造项目为“深圳市房屋拆除与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一体化试点项目”,一方面总结推广罗湖棚改的经验,提升综合利用的整体工艺水平,完善管理模式;另一方面也是要给其他项目注入信心:罗湖棚改这么大的项目都能做好,其他项目也应该没有问题。

  在何锋看来,授牌不仅是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在深圳面临建筑垃圾围城的困境之下,选择罗湖棚改作为试点,正是希望罗湖棚改能够承担起探路者与先行者的角色,为全市探索出新的模式与道路,为破解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难题提供更多的经验借鉴。实际上,罗湖棚改的示范效应正在逐渐显现。以罗湖棚改等大型项目的试点经验为基础,深圳将推行拆除工程与综合利用一体化施工模式,要求实施主体在拆除施工前报备建筑废弃物减排与综合利用方案,推行建筑废弃物现场处理利用,提出房屋拆除工程建筑废弃物的分类处置、综合利用、再生建材使用等要求,加强拆除工程源头管理。

  “资源再生利用慢慢的变成了不可阻挡的趋势。”何锋说,在深圳全力打造绿色之城的道路上,罗湖棚改将成为资源循环利用方面的典范之作。

  国内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顶级专家、深圳大学教授冠世聪指出,棚户区改造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遇到的难题之一,传统堆填处置棚改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建筑废弃物的方法不仅要占据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而且对环境造成污染,浪费日益短缺的混凝土原材料。罗湖区采用“绿色棚改”的方法,现场处置和利用建筑废弃物,将建筑废弃物在施工现场制造成再生骨料和再生建材产品,一方面解决了建筑废弃物占用土地、转运过程对环境造成污染、交通事故频发的问题,另一方面缓解了深圳市砂石资源短缺的问题,将取得良好的环境、社会和经济的效果与利益,为我国城市棚改走绿色发展之路开了一个好头,是我国城镇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途径。

  罗湖棚改被称为“中国棚改第一难”。冠世聪表示,罗湖棚户区房屋建筑密集,地域狭小等给其更新改造带来了许多困难,要实现绿色棚改一定要使用特殊的技术方法,有时会造成建设成本增加。“但就建筑废弃物的现场资源化利用而言,由于省略了建设堆填区的土地费用、建设费用及运输费用,同时省略了部分建筑材料运入费用,新建筑的总成本反而会降低。前提是从棚改的全产业链上创新运营模式。”

  冠世聪介绍,目前国内外处置建筑废弃物的传统方法是将废弃物收集运至专用的填埋区,然后在填埋区建设固定处理厂,再将建筑废弃物加工成再生骨料及再生产品。这不仅需要占用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同时,建设大型的固定处理厂一次性投资大。罗湖绿色棚改采用移动式现场处理建筑废弃物的方法,建筑废弃物再生产品可以在现场使用,如果从全产业链考虑,在棚改初期就纳入建筑废弃物的再利用,能轻松实现建筑废弃物的“零”排放和再生建材的“零”外运。“罗湖绿色棚改的模式值得在深圳别的地方乃至全国其他城市更新改造工程中推广应用。”

  天健集团除了在罗湖棚改项目中践行综合利用的理念外,还为推动综合利用承担了更多的公共职能。天健集团副总工程师、工程设计部总经理江建介绍,天健集团承担了深圳市住建局关于建筑废弃物分类排放收费与综合利用项目激励的两项课题研究。前者主要是通过经济杠杆的方式,引导建筑设计企业与综合利用企业合作,做好建筑废弃物的分类,提高建筑废弃物的利用价值,达到循环利用和减量排放的目的;后者则是通过出台经济、政策等激励办法,鼓励企业投资生产和利用建筑废弃物再生建材。

  今年5月,由天健集团旗下的深圳市市政工程总公司组织发起的“深圳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协会”正式筹备组建。协会囊括了从建筑废弃物处理,到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身的全产业链综合利用的各类企业。据不完全统计,这一些企业年处理建筑废弃物的能力都达到50万吨以上,个别企业年处理建筑废弃物能力达到100万吨以上。深圳市汇利德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正是其中一员。“从今年7月份开始,我司携手天健集团参与罗湖区‘二线插花地’棚改项目。我司移动破碎机进驻罗湖棚改项目木棉岭片区参与处理建筑废弃物,日处理建筑废弃物2000吨,截至目前已经处理超过6万吨建筑废弃物,相当于为深圳市节约6亩用地。”汇利德邦相关负责人王瑜民介绍道。

  深圳市钰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日前也在热情参加投标处理罗湖棚改废弃物的项目。总经理李霆表示,公司现拥有2条生产线%能再利用成为建筑材料,这是非常好的事情,一方面深圳的建筑废料已无地方堆放了,另一方面也能实现环保再利用,是利在千秋、势在必行的事情,政府也十分支持。